欧盟周五立场坚定,拒绝了由Alphabet、meta、Mistral AI及ASML等超过百家全球科技巨头联手提出的推迟实施《人工智能法案》的请求。这些科技界领头羊原本声称,若法案如期推进,恐将削弱欧洲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的位置。
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托马斯·雷尼尔在回应此事时态度强硬,直言不讳:“我已广泛阅读了关于《人工智能法案》的各种报道、信函及评论。在此,我需明确指出,该法案既未搁置,也无延期,更没有暂停一说。”
《人工智能法案》作为一项基于风险评估的监管架构,对人工智能应用进行了细致分类。法案严格禁止了若干“不可接受风险”的应用场景,诸如认知行为操控或社交评分系统。同时,法案还明确了包括生物识别、面部识别,以及在教育、就业领域应用的人工智能等“高风险”用途。对于“高风险”应用,开发者需在欧盟市场准入前完成系统注册,并承担风险与质量管理的责任。相比之下,聊天机器人等被视为“风险有限”的应用,则仅需履行较少的透明度义务。
自去年起,欧盟已分阶段逐步推进《人工智能法案》的实施,预计其全面规定将于2026年年中正式生效。
文章采集于互联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