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,一家专注于智能驾驶技术的创新企业——轻舟智航,正逐步展现其成为未来独角兽的潜力。这家企业于201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,由清华大学本硕毕业的于骞博士领衔。于骞博士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,早在硕士期间,他便参与了著名的THMR-V智能车项目,成功让一辆七座商务车在无人驾驶状态下达到150公里的时速。
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,于骞曾在Google街景组和自动驾驶先驱Waymo担任技术负责人,积累了宝贵的自动驾驶技术经验。2019年,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动驾驶技术即将迎来落地高潮,于是带领团队回国创业,轻舟智航应运而生。
轻舟智航最初以RoboBus(自动驾驶小巴)作为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首个落地场景,致力于解决城市“最后三公里”的接驳问题。在北京、苏州、深圳等20座核心城市,轻舟智航的RoboBus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营,并初步形成了商业闭环。这一过程中,轻舟智航不仅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,也积累了宝贵的运营经验。
2022年,轻舟智航将战略重心转向量产乘用车市场,开始供应L2+高级辅助驾驶方案。这一转变标志着轻舟智航从L4级自动驾驶向更广泛的市场需求迈进。2023年11月,轻舟智航成为理想汽车的供应商,协助NOA功能在理想AD Pro系统上搭载落地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市场地位。
截至目前,轻舟智航的NOA方案已经累计量产超过60万套,并有望在今年突破100万套大关。在中国乘用车NOA市场,轻舟智航以50.84%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,超越了华为等行业巨头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轻舟智航在技术研发、工程落地和量产管理等方面的深厚积累。
在与理想汽车等大客户合作的过程中,轻舟智航不仅提升了产品定义和功能落地能力,还积累了大量规模化工程落地和量产管理的经验。这些经验对于轻舟智航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,为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面对乘用车L2级智能驾驶方案的挑战,轻舟智航凭借其L4级自动驾驶平台的技术积累,成功克服了算力受限、传感器配置不足等问题。通过高效的算法迭代和工程体系建设,轻舟智航的L2+方案在能力上限、算法泛化和系统安全性方面均表现出色。
在安全性方面,轻舟智航从产品定义阶段就将安全性放在首位,通过传感器选型、计算平台架构和冗余设计等方面的系统性考量,确保方案的安全性。同时,轻舟智航还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仿真验证体系,通过闭环系统验证各种极端工况,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于骞博士认为,轻舟智航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,最重要的原因是聚焦。轻舟智航始终坚持在自己最擅长的方向上做深做透,把每一个关键场景、关键客户、关键产品都做到极致。这种聚焦式的投入不仅带来了真正的用户价值,也让轻舟智航的产品在行业中树立了标杆。
轻舟智航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,创业必须做减法,只有聚焦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。在未来的智能驾驶市场中,轻舟智航将继续坚持聚焦战略,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、工程落地能力和量产管理能力,为用户提供更安全、更舒适、更高效的智能驾驶体验。
文章采集于互联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