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小学AI教育普及进行时,去年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

北京市教育局近期发布了《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(试行)(2025年版)》,标志着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,北京市的中小学将全面引入人工智能通识教育,确保每学年至少设置8课时。

这一举措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应用能力,教育内容涵盖意识培养、技术应用及伦理道德三大核心领域。针对不同学段,教学目标各有侧重:小学阶段注重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,并初步培养伦理观念;初中阶段则着重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,提升实践能力;而高中阶段则更强调综合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。

在课程实施方面,北京市教育局强调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现有课程体系,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,并将课程评价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。北京还将积极整合高校、科研院所等资源,拓展教育空间,构建协同育人的新机制,为培养适应未来智能社会发展的人才提供坚实支撑。

据天眼查信息显示,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442万家。特别是在2025年,截至当前,新增注册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已达到约50.5万家。从过去五年的趋势来看,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持续攀升,其中2024年更是达到了历史高峰,新增注册企业超过87.4万家。

在地域分布上,广东省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独占鳌头,以超过66.6万家的数量,占据了全国总数的15.1%。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、北京市、山东省和浙江省,这些地区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分别超过了34.6万家、34.5万家、30.1万家和26.4万家。这些地区不仅企业数量众多,还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。

进一步分析天眼查数据,我们发现约有2.17%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涉及司法案件,这提醒我们在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,也需要关注并解决可能出现的法律与伦理问题,确保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
文章采集于互联网